防盜知識
中國鎖具的歷史非常悠久,最早的鎖是木制的,構造極為簡單,只是作為一種象征性的鎖,沒有防盜功能。中國的金屬鎖發明于漢代。宋代多為鐵鎖,而到了明清,銅鎖成為家家戶戶的生活必需品。作為一種生活常用品,古鎖記錄了不同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,一些具有特別造型、雕刻花紋的鎖具還記錄了當時的民俗風情。
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之“骨錯”、“石錯”就是鎖鑰雛形!坝劇,古代用骨頭制的解繩結的錐子,就是古代鑰匙的雛形。所以“觿”屬我國最古老的鎖具之一。
殷商雖然已進入青銅時代,但銅主要用來制作大型飲器、食器和祭器,尚未用來制鎖。其發展期為春秋戰國經秦漢魏晉南北朝直至隋唐宋元時期。繼殷商青銅時代之后,春秋時期進入鐵器時代,考古證明,在這一時期人們大量的是使用鐵鎖、銅鎖,還有銀鎖、鎏金鎖等,其中有代表性的如西周的青銅鎖、漢的金屬鎖,唐代的蝦尾銀鎖和宋代的身鎖等,都具有相當高的技術水平。
特別是漢代的鐵制三簧鎖,在我國前后沿用了1000多年。其繁榮期為明清時期,各種質材的鎖具同步發展,以銅鎖、鐵鎖居多,工藝更加精巧,在開鎖難度和外形制造上有很大創新。如明代的三色銅鎖、清代的白鶴鎖、密碼鎖、暗門鎖、四開鎖、倒拉鎖以及各種人物、動物和文字造型的鎖具,琳瑯滿目,美不勝收。有的鎖具結構復雜,設計巧妙,機關奇特,一般人很難打開